行業資訊查看全部文章
昨夜傳來大消息,保安職業或將消亡!
最近,麻省理工學院主辦的《MIT科技評論》,在北京發布了2017年“全球最聰明50家公司”。在這屈指可數的50家公司里,有9家來自中國!他們分別是:
科大訊飛(第6位)、騰訊(第8位)、曠視科技(第11位)、大疆科技(第25位)、富士康(第33位)、阿里巴巴(第41位)、HTC(第42位)、螞蟻金服(第49位)、百度(第50位)。
這9家公司,既有大家已經耳熟能詳的BAT等,也有新近暴得大名的科大訊飛,還有一家陌生的公司:曠視科技!
他又是干什么的,能與BAT等“齊名”?
二
如果你看過《碟中諜4》,肯定會記得這樣一個場景:茫茫人海中,特工利用隱形眼鏡的人臉識別功能迅速鎖定目標。
這聽起來像科幻小說,但是,曠視科技的出現,已經讓傳奇變成了現實!
和科大訊飛一樣,曠視科技也屬于“人工智能”范疇,只不過,科大訊飛一直深耕于語音識別技術,而曠視科技則專注于人臉識別技術。
人臉識別應用場景廣泛,大到公安、機場、安防等重要行業,小到智能門禁、考勤等民用市場,都用得上這項技術,市場空間巨大。
比如,現在支付寶“刷臉支付”這一概念的背后,用的就是曠視科技的這項人臉識別技術。這個這項技術,保證了馬云能夠氣定神閑地刷臉支付成功。
在一個月前,微博上就出現過一則刷臉支付的爆料視頻,支付寶隨后公開回應,刷臉支付的確已經完成從實驗室到商用的最后一步,將很快在一些門店試用。而靠臉吃飯時代到來,背后最重要的技術支撐,其實也正是曠視科技的人臉識別技術。
三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人臉識別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規劃分析報告》數據顯示,2016年我國人臉識別行業市場規模已超過10億元。預計未來五年,我國人臉識別市場規模平均復合增長率將達到25%,到2021年,人臉識別市場規模將達到51億元左右。
報告分析認為,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的提升,對于人臉識別技術的應用需求也將擴大。同時,伴隨著國內平安城市、智慧城市項目的深入發展,城市監控高清化的進一步普及,將使得人臉識別在數據采集上的阻礙大幅度減小,有助于提升人臉識別的質量及擴大其應用領域。
未來,人臉識別技術將會在越來越多的領域應用,受人口基數、互聯網普及程度高、人臉識別技術優勢等因素影響,我國或將成為人臉識別領域的主戰場。
人臉識別技術不僅用于支付,而且還將其他廣泛領域得以運用。
比如,電子賬戶管理、取錢轉賬支付、個稅申報、公積金繳存、社保認證、養老金領取、行業資格考試等。這些在人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業務,今后都可以靠刷一下臉、眨眨眼來解決。
在安防領域,人臉識別就表現出另外一種更高級別應用,即人物識別,從成千上萬的人臉中識別出犯罪嫌疑人即多對一或者多對多,并且人臉應用精準度更高。比如前陣子,曠視科技為沈陽地鐵站提供人臉識別后,上線27小時,就有兩名網絡逃犯被抓到了。
裝上曠視科技人臉識別技術的計算機,對對來來往往的人流進行精準、快速的人臉偵別,在1秒內就可以將實時照片與公安網上逃犯數據庫內的幾十萬數據進行計算對比。
一旦發現逃犯,警務室內的警報系統就會瞬時響起,同時在電腦屏幕上就會顯示出網上逃犯的信息、逃犯號、人像照等信息。
這不得了!試想一下,假設如果世界上的恐怖分子有300萬個,那這300萬個人入庫了之后,世界上所有的飛機場恐怖分子都進不去了,一勞永逸地解決問題!
有人或許會問,如果當事人化妝了怎么辦?如果長得很普通很大眾怎么辦?內參君告訴大家:沒有一點問題!
為了確保刷臉支付萬無一失,曠視科技在前端設置了嚴密的防控策略,如人像數據脫敏、紅外雙目攝像頭和前端數據水印隱寫等技術。就算你神化妝,就算你是大眾臉和網紅臉,一樣逃不過火眼金睛!
更牛的是,人工智能的自學能力:即使在你睡覺的時候,機器也在孜孜不倦地讀著全世界人的臉。據報道,為了準確辨認人臉,機器已經分別過千萬級甚至億級的面孔了。
保安、安防、客服等職業,或將消亡!
四
小而美的公司,正在改變著世界!
這就像耶穌說的那樣:“你們要走窄門。因為引到滅亡,那門是寬的,路是大的,去的人也多。引到永生,那門是窄的,路是小的,找著的人也少?!?/p>
一方面,柯達、諾基亞這些曾經無比偉大的公司卻轉型困難,乃至分崩離析。他們的難,難在人心,難在缺乏支付沉沒成本的轉型勇氣,也難在壯士斷腕的創業決心。
另一方面,是那些小公司令人眼花繚亂的創新。這些小公司擁有著極強的創業熱情和創意靈感,創造出令人始料不及的“小奇跡”。
小即是大,快即是慢。在商業這片波詭云譎的汪洋大海中,不存在永不沉沒的“大船”,只存在永遠的不確定性和永不沉沒的企業家精神!
正是這些小公司,正在以小博大、跨界逆襲,改變著中國,改變著世界,改變著我們的生活。
巨變正在靜悄悄地發生!
一日千里的科技,正使一切堅固的,變成脆弱的;使一切巋然不動的,變成變動不居的。在你看不到的地方,你處身的行業,會正如大地坍塌,最終只剩下熔巖中的廖廖孤島。
在越來越多的領域,人工智能正在快速超越人類。這也意味著,大批的安保、記者、收銀員、助理、保安、司機、交易員、客服……都可能在不遠的未來,失去自己原來的工作。
牛津的學者提出:十年之內,AI將變得足夠聰明,并消滅40%以上的職業。未來學家Kurzweil則認為,2025年,個人電腦便可和人腦運算速度匹敵。
舊職業的消亡,只是開始訊號,在新時代的巨震中,每個人都將被重新判斷價值。
無論結局是憂是喜,我們都無力阻擋其發生。新時代的洪流已至,你我皆被裹挾其中。
我們能做的,只是在洪流中,盡量抓住一切帶有想象和創造元素的稻草,盡量逃避被淹沒的命運。
本文來源:互聯網